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范围电磁辐射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技术。其涵盖了紫外区(200 -400nm)、可见区(400 -780nm)和近红外区(780 -2500nm)。
在紫外可见区域,物质对光的吸收主要源于分子内电子的跃迁。当分子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不同化学结构的物质其电子能级分布不同,吸收的光波长也就各异。例如,含有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电子离域程度较大,其π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较低,吸收波长往往处于可见光区,使得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如苯酚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
近红外区的吸收则主要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相关。物质中的化学键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发生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叠加变化,产生吸收峰。像农产品中的水分,其 O-H 键的近红外吸收特征就可用于水分含量检测,因为不同形态(自由水、结合水)下 O-H 键的振动频率有细微差别,反映在近红外光谱上就是特殊的吸收位置与强度。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注意事项:
1.环境要求
-温度和湿度: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 -30℃,相对湿度在65以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配备空调和除湿设备,以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避免震动和干扰:仪器应放置在平稳、无震动的工作台上,避免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同时,要远离其他强电磁场源、光源和热源,防止干扰仪器的正常工作。
2.仪器维护
-定期校准: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可以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按照仪器说明书中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清洁保养:保持仪器的清洁,定期擦拭仪器的外壳和光学部件。对于光学元件,如镜片、滤光片等,要用专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轻轻擦拭,避免划伤或损坏。同时,要及时清理样品室和比色皿,防止残留样品对仪器造成污染。
-正确开关机:开机时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操作,先打开电源,再启动仪器软件;关机时要先关闭仪器的光源,待散热完成后再关闭主机电源,以防止仪器损坏。
3.样品处理
-样品制备:样品应均匀、稳定,对于液体样品,要确保无气泡、悬浮物或浑浊;对于固体样品,如粉末要研磨细腻、均匀,块状样品表面要平整光滑。样品的制备方法要符合测试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用量: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测试目的,控制好样品的用量。一般来说,液体样品的用量要保证在比色皿中有足够的光程,固体样品的用量要能够覆盖样品架或积分球的采样区域。
-避免污染:在样品处理和测量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使用干净的器具和容器盛装样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