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科瑞捷(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网站!红外光谱仪作为物质结构分析与成分检测的核心设备,其扫描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分析效率、数据精度与实验适用性。快速扫描是一种常见测量模式。
快速扫描(Rapid Scan)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干涉仪原理,通过动镜的匀速、连续运动产生连续变化的光程差,进而获取包含全波段信息的干涉图。其核心优势在于 “快"—— 单次扫描可覆盖整个红外波段(通常为 4000-400 cm⁻¹),扫描速度可达0.1-10 cm⁻¹/ 秒,甚至更快。由于连续运动的特性,快速扫描的信号采集具有 “实时性",但受动镜运动精度与机械振动影响,在高分辨率(如 < 0.1 cm⁻¹)或时间分辨实验中可能出现信号失真。
快速扫描的核心价值在于 “有效覆盖" 与 “实时监测",当实验需求聚焦于常规分析、批量检测或动态过程的实时追踪时,其优势尤为突出。
(一)常规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批量检测的 “有效工具"
在实验室常规分析中,若需对大量样品(如化工产品、药品、食品添加剂)进行红外光谱采集,以实现成分定性(如判断官能团存在)或含量定量(如检测杂质浓度),快速扫描是首要选择。这类实验通常对分辨率要求不高(常规分辨率为 4 cm⁻¹ 或 2 cm⁻¹),且需兼顾效率 —— 快速扫描单次扫描时间可短至几秒甚至毫秒级,配合自动进样系统,一天可完成数百个样品的分析。例如,药品生产中对原料药的红外鉴别,采用快速扫描可在 10 秒内完成一个样品的光谱采集,满足生产线批量检测需求。
(二)动态过程实时监测:捕捉 “瞬时变化"
当需要追踪化学反应、相变或吸附 / 解吸等动态过程的实时变化时,快速扫描的 “实时性" 至关重要。例如,研究聚合物的热老化过程时,可通过快速扫描实时采集不同温度下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观察羟基(-OH)或羰基(C=O)官能团的强度变化,进而分析老化速率;又如,催化反应中,快速扫描可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捕捉中间体的生成与消失,为反应机理研究提供动态数据。这类实验的关键需求是 “快速捕捉变化",快速扫描的连续采集模式可避免因步长停留导致的 “时间间隙",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三)现场原位分析:便携场景的 “适配选择"
在野外地质勘探、环境应急检测等现场场景中,便携型红外光谱仪通常采用快速扫描模式。一方面,现场分析对效率要求高(需快速获取数据以判断污染物种类或矿物成分);另一方面,便携设备的机械稳定性有限,快速扫描的连续动镜运动更易适应现场环境(如轻微震动),而步进扫描的分步停留模式可能因环境干扰导致信号波动。例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场检测中,快速扫描可在 1 分钟内完成土壤样品的红外光谱采集,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碳酸盐(CO₃²⁻)或有机质的特征峰,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